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皮德海在13日召开的全国社保局长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座谈会上透露,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168万人。
新农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皮德海表示,为了做好新农保经办试点工作,各地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的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摆上重要日程。一些地区把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纳入“十一五”规划和城乡统筹建设总体目标,写进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为了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许多地区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部分省市政府还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纳入了对省市劳动保障厅局和市县政府的考核指标。
二是积极开展调研,提供决策支持。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地区采取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方法,深入乡村、农牧民家中,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掌握农民收入情况及其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三是主动进行探索,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国464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其中,江苏7个省辖市新农保参保人数300万人,浙江参保人数近50万人,四川、陕西新农保参保人数分别为46.2万人、41.8万人。
四是注重基础建设,规范经办管理。北京、山西、江苏、福建等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新农保业务办理流程,建立了农保经办机构内控制度,保证工作有章可循。安徽马鞍山、河南济源、甘肃嘉峪关等地,还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以会代训、难题“会诊”和现场观摩等形式,对辖区内各级农保经办人员进行培训。
四大问题待破解
皮德海同时强调,从各地的反映和调研的情况看,新农保推进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部分农民参保意识有待增强。一些中青年农民认为养老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对参保关心程度低,存在观望心理。
二是基金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新农保基金管理环节多、在途时间长、金额大,存在安全隐患。基金如何归集、应由哪一级集中管理、如何保值增值等都需要认真研究和切实加以解决。
三是经办力量严重不足。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在制度运行初期已显现出难以满足经办业务的实际需要。对全国农保经办机构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显示, 2209个县级市中有1267个建立了农保经办机构,占57.4%;29378个乡镇中,共有4137个建立了农保经办机构,占14.1%。农保经办业务主要由县(市、区、旗)、乡(镇)和行政村三级经办,而恰恰这三级经办机构力量十分薄弱。
四是经办手段比较落后,业务流程不统一。不少地方经办工作还以手工操作为主,经办成本高、效率低。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系统软件和网络建设规划。一些地区为解燃眉之急,开发了过渡性应用软件,但在系统结构、业务模块、数据接口、指标体系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另外,各地的新农保经办管理模式不统一,操作流程差别较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难度。
抓好五项工作应对难题
皮德海表示,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规范农保业务操作。将组织各地业务骨干进行专题研讨,修改完善后,争取作为相关政策的配套文件及时发布实施。
二是加强农保统计报表工作。各地要切实重视农保统计工作,建立健全工作网络,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抓好工作落实,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是认真研究农保基金管理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农村养老保险财务制度,明确农保基金的性质、基金管理的原则、账户、科目设置和记账方法,统一相关票据。
四是加快农保信息系统建设。通过需求确认、软件开发、测试和试运行后,力争10月底前基本完成。
五是加强指导和工作调度。继续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重点联系制度。择机召开重点联系市县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